您好,欢迎访问星头条生活娱乐新闻门户!
共46张
1905电影网专稿 呼唤了十余年之后,《魔兽》的电影终于和人们见了面,8号的凌晨,《魔兽》正式登陆内地院线,在这个工作日里,影片零点场票房竟然高达5500万,刷新了《速度与激情7》在周末上映5100万的纪录,它在国内的电影评分网站上也获得了8.8的高分。在游戏粉丝热烈拥护的同时,电影在西方的前期口碑却差得惊人。
所以,《魔兽》究竟是不是一部粉丝自娱自乐的影片?每个人心中有自己的答案,难下定论,但必须承认的是,影片在拥有好莱坞优异视觉表现的同时,也沾染了好莱坞的所有毛病,这却是不争的事实。故事要如何继续,人物要如何塑造,《魔兽》究竟要怎么样才能在玩家和影迷之间找到平衡——这是好莱坞式的困顿和死局。
次元的壁垒?
有人说,对于《魔兽》这部电影而言,只有喜欢和不喜欢两种。喜欢的人,基本都是《魔兽》的玩家;而不喜欢,则根本没有玩过这个游戏。虽然这只是一句戏言,但却道出了一个真相,这就是所谓的“次元壁垒”。
在《魔兽》玩家心中,《魔兽》一片是“致青春”,是“情怀”,更是所谓的“回忆”;而在非玩家心中,这不过就是一部大而无当的好莱坞大片而已。
虽然说导演邓肯·琼斯并没有故作深沉地将魔兽的世界描摹到巨大(巨大到无能),但他也的确构建了一整个空中楼阁的世界。
这个世界由一系列名字怪异、形象怪异、服饰怪异的人物组成。
影片开宗明义地就表明,兽族的部落要入侵人类世界,然后就用魔法打通了两个世界的通道。随后,人类发起反抗,通过麦迪文这个角色暂时取得了先机。可是好景不长,麦迪文原是一个“被黑化”的叛徒。不过,为了平衡剧情的发展,兽族那边也有了一个“异数”,搞起了“窝里内讧”。当然,最后人类和兽族算是暂时地迎来了和平,影片到此结束,续集的第一幕也算是在结尾处找到了第一个镜头。于是乎,一个好莱坞内核的故事完整地呈现在了观众的面前。所谓的“次元壁垒”被改编得消失殆尽。
无论是不是游戏的玩家,无论是不是暴雪的死忠粉,都能在片中找到一点所谓的“观影快感”。只不过,这种快感建立在一种好莱坞的故事模式的基础之上,和《魔兽》这个巨型的IP,和粉丝经济,和一切都没有关系。
所以,“次元”这个东西,在好莱坞的美学框架里是不存在的。那些没有玩过游戏的人,在观赏这部电影的时候,会得到更为纯粹的“爆米花大片”的享受。而游戏玩家?很可惜,他们肯定不能带着一颗客观的心来观赏本片,因为影片中的那些人物是他们倾注感情、时间和金钱的对象,那些剑戟锤子和匕首,是他们求之不得的神器。或许,在很多个睡不着的夜晚,这些人物、坐骑和兵器等等装备,正是他们辗转反侧的对象。如果真的有次元壁垒的话,那么这个壁垒就建立在一种观影的体验之上,是致青春,还是爆米花,这中间的确是有壁垒的——只不过,这个壁垒,并不是好莱坞设置的。
邓肯·琼斯之前导演的两部影片《月球》和《源代码》
大片和小片
好莱坞一直喜欢宏大架构的影片,因为这样的影片一旦成功,那就是一棵生生不息的摇钱树。不仅可以拍摄前传和外传,而且还可以开发出诸如主题公园这种重量级产品。《指环王》是这样,《阿凡达》是这样,《黄金罗盘》、《纳尼亚传奇》和著名的烂片《最后的风之子》都是这样。构建宏大的世界,并没有问题,可是问题在于怎么去构建。
很多大片,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要“忠实原著”,而放弃了影片的戏剧性,用大量的对白来解释一个关键性的人物或者是道具的来龙去脉和用途。而在《魔兽》之中,邓肯·琼斯做出了一个非常聪明的举动,那就是不做任何解释和解读,用戏剧性的冲突来阐释一切发生在故事架构中的元素。他没有预设任何关于影片内容的门槛,对于知道哪些名词和不知道那些名词的观众一视同仁。不用语言做多余的解释,而用故事性表达元素的存在性,这是一个导演的能力,也是如今好莱坞导演们最缺乏的能力。导演之于电影,就是视觉化呈现一个故事。在这一点上,邓肯·琼斯做到了好莱坞的一流水准。
可是,相对于邓肯·琼斯之前的影片《月球》和《源代码》,《魔兽》的原创性和震撼性都缺少了很多。尤其是发轫于编剧罢工期间的《月球》的剧本,其精雕细琢、丝丝入里的程度,远非《魔兽》这样的影片能够比拟。用巨大的架构来表现一个宏大的世界,固然令人对于好莱坞的整体工业水准叹服;但像是《月球》这样的“以小博大”的影片,才是美国电影生生不息的根基。《魔兽》这部电影酝酿了十余年时间,故事不断地被推翻、被改写。而在《指环王》和《阿凡达》之后,人们对于这种怪力乱神故事的接受程度愈发提高,这给了《魔兽》一片良好的改编电影的土壤。而加上这几年电影技术大爆炸,动作捕捉、蓝幕合成、实时成像、3D科技都在以意想不到的速度向前推进,《魔兽》这种规制宏大的影片,也成为了现实。所以,无论在故事上有多少俗套,在情节上有多少遗憾,都不能掩盖一个事实,那就是虽然影片算不得佳作,但是能拍摄这种高科技大片的,唯好莱坞耳。
《魔兽》的背后,不仅仅是暴雪公司运营了20余年的一款游戏,更是工业光魔、编剧规范、讲故事系统,以及一整个工业体系的运作。好莱坞的修正主义美学对游戏的改编或许会令粉丝和暴雪公司不满,但这的确是一个“系统性”的难题。顾此而失彼正是这个“系统”的特色。可以预见的是,如果好莱坞不再出现“神奇小子”这样一批独具特色的导演,这个特色依然将牢牢占据主流大片的市场。
所以,单纯站在电影的角度上来说,这只是众多好莱坞大片中的一部,仅此而已。
Copyright © 星头条娱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