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头条生活娱乐新闻门户!
海关总署:天塌不下来
【海关总署:天塌不下来】4月14日,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吕大良表示,当前我国出口确实面临复杂严峻的外部形势,但是天塌不下来。近年来,我国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市场,深化与各方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这不仅促成了对方的发展,也增强了我们自身的韧性。同时中国的内需市场广阔是重要的大后方。“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吕大良提及的“多元化市场”战略,实则是中国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主动选择。2023年数据显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占比已达34%,对东盟出口增速连续三年超过对美出口。这种转变并非简单的地理位移,而是产业链重构的体现。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中国车企在东南亚投资建厂,既规避了关税壁垒,又通过本地化生产深度嵌入区域供应链。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共生模式,远比单一市场的得失更具战略价值。
“内需广阔”的论断背后,是中国消费市场正在发生的质变。2024年一季度,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其中服务消费占比首次突破50%。这一结构性变化印证了“双循环”战略的成效:当外部需求波动时,14亿人口的消费升级潜力成为经济稳定的压舱石。更值得关注的是,内需市场的扩容正在倒逼产业升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代工贴牌”到“品牌出海”,内需与外需的互动已形成正向循环。
面对美西方“脱钩断链”的企图,中国产业链展现出的不仅是抗冲击能力,更是升级突破的动能。2023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研发投入强度提升至2.55%。这种“越打压越创新”的现象,本质上源于中国产业链的规模效应与制度优势的结合。以光伏产业为例,面对美国301关税和东南亚“双反”调查,中国光伏企业通过技术迭代将成本降低40%,反而巩固了全球领先地位。
“办好自己的事”绝非封闭保守,而是以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的智慧。中国在推进RCEP生效、申请加入CPTPP的过程中,始终强调规则的公平性与包容性。这种姿态既是对WTO多边体制的捍卫,也是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引领。2024年一季度,中国对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同比增长7.3%,远超整体增速,证明开放合作才是破解贸易保护主义的根本之道。
当然,乐观表述下仍需保持清醒。当前贸易数据中隐含的结构性问题不容忽视:加工贸易占比仍超30%,服务贸易逆差持续扩大,部分关键技术仍受制于人。同时,过度强调“内需替代”可能弱化外需的“鲶鱼效应”,阻碍产业效率提升。真正的战略定力,在于既不因短期波动而动摇改革方向,也不因阶段性成果而忽视深层矛盾。
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今天,吕大良的发言恰似一面镜子,既映照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底色,也折射出全球化转型期的深层矛盾。当贸易保护主义试图用“筑墙”对抗“互联”,中国选择以“织网”回应挑战——通过市场多元化消解风险,以内需升级创造机遇,以创新驱动突破封锁。这种“以柔克刚”的智慧,不仅关乎经济账本,更是一场关于文明形态的较量。正如古人云:“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国经济的韧性,终将在与世界共舞中淬炼出新的高度。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对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额外征收更高关税,包括对英国10%、欧盟20%、日本24%、韩国25%、印度26%、越南46%等针对性措施,此举在全球引发轩然大波。多国政府、国际组织及经济学家迅速表态,批评这一单边主义政策违背国际贸易规则,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并威胁采取反制措施。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直指美国关税是“对全球企业和消费者的严重打击”,强调欧洲已准备好采取报复措施,并呼吁从对抗转向谈判。意大利总理梅洛尼表示将“竭尽全力避免贸易战”,但同时强调欧盟的团结立场。法国、德国等成员国则明确反对,称此举将推高食品、交通和药品成本,尤其影响弱势群体。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警告,关税只会“制造输家”,呼吁欧盟采取强硬措施。
多位美国经济学家公开警告,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可能引发经济衰退。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测算,关税或导致美国通胀上升0.5-1个百分点,家庭年均支出增加1500-2000美元。穆迪预测,若贸易战全面升级,美国GDP可能下降1.7%,失业率升至7%。企业界反应强烈,通用汽车、苹果、摩根大通等企业高管组成的“商业圆桌会议”警告,最新关税政策可能对美国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Copyright © 星头条娱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