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头条生活娱乐新闻门户!
新京报记者:张赫
编辑:佟娜
日前,美食综艺《听说很好吃》在浙江卫视收官。牛肝菌煎焗清远鸡、红颜至鳟、“还有土豆”、“白伞伞黄杆杆”、金橘蜜椒虾、姜松焗鸡、十年老菜脯蒸金丝鳗等菜肴,为这档主打创意美食的节目,画上了令人垂涎三尺的句号。
美食综艺《听说很好吃》播出后,诸多线下从未见到的全新创意菜,吸引了不少年轻人的关注。该节目导演郑也纳、张宇在接受新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坦言道,如果做下一季的话,合家欢的基调还是会保证,同时加强美食普及、社会温度与话题探讨,美食节目也可以做得有意思、有意义。
一人餐、健康零食、高校黑暗料理?
美食多倾向于年轻人群体
自2015年,国内涌现了一系列美食节目,从《舌尖上的中国》《风味人间》等纪录片到《十二道锋味》《拜托了冰箱》《中餐厅》等综艺,绝大多数都是以慢节奏、传统菜肴,吸引着热爱美食的观众。但郑也纳发现,无论是美食APP还是各类美食排行榜,三分之一以上都被推陈出新、花样百出的创意菜所占据,尤其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追捧。“我们希望做一档基调年轻鲜活、快节奏、反套路,能够体现当下社会痛点跟年轻人潮流的美食节目。”
为了吸引年轻观众,《听说很好吃》每期邀请三到四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好吃创意人”,以小品秀、脱口秀、歌舞表演等形式,提出自己的美食创意。而每一个创意主题的后面,往往代表着某一特定年轻族群的社会话题。
例如,第一期宋祖儿以直播小品引出:当下很多年轻人喜欢吃零食,但爸爸妈妈觉得不健康,如何让爸妈不再担心我吃零食?在这个主题下,现场四位顶级大厨进行“抢单”制作,选用了很多非常健康的食材,创造出方便携带的“妈不打”创意零食。
颜如晶以脱口秀的形式,讲述了“一人食”的仪式感。由一个人吃饭延伸到一个人生活,是很多上班族面对的问题。作为高校老师的陈铭,探讨了大学生群体中热度较高的“高校黑暗料理”;演员黄奕则提出,希望大厨们创意出孩子爱吃,又好看,又能方便单亲妈妈招待很多小朋友们的食物。“我们选择的每一个创意人都有他们的独特性。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态度,我们再去策划一个创意美食主题。绝大部分都是年轻人感兴趣的。”
其中也不乏主题反推,例如陪伴一代代年轻人成长的“动漫料理”。在这个主题下,郑也纳和团队搜寻了各行业契合“动漫”的达人,最终邀请了生活中爱玩游戏、热爱《航海王》的李振宁作为推荐人。他把哆啦A梦的铜锣烧、海贼王的漫画肉等很多“动漫料理”改编为歌曲;帅大厨现场复刻《中华小当家》,罗大厨则1:1还原了漫画肉,“这些菜端出来的时候,现场所有年轻人都震惊了,而且味道也非常好吃,就像圆梦了一样。”
嘉宾都是真正“爱吃”
节目制作过程中一直关注观众反馈
与其他美食节目多主打“一人鉴赏”、“专业品鉴”相比,从孟美岐、林依轮、王耀庆组成的“好吃家族”,到沙溢、郑恺、杨迪、钟汉良等“好吃创意人”,《听说很好吃》的每一道菜都要经过多位来自“非美食”领域的嘉宾鉴赏,最终评出“星级菜单”的菜品。
谈及选择嘉宾的标准,在郑也纳和张宇看来,“爱吃”是必须具备的特质。例如生活中的孟美岐是不折不扣的“吃货担当”;钟汉良具备极强的美食属性,现场可以科普果汁不仅不能减肥,而且会流失掉水果本身的营养素,最后只剩下糖分。容祖儿则自称是“蟹后”,“我觉得我上一辈子跟螃蟹是仇人,这一辈子我看到它就想吃它”。
“如果他们自己都不是爱吃的人,我们也不会勉为其难的邀请他们,很多艺人上了我们节目以后都非常开心。”郑也纳表示。
由于是现场烹饪,在大厨抢单制作、嘉宾品鉴之间的等待空隙,艺人们也将进行一定的互动和访谈。在这些互动中,常会产生一些社会话题的探讨,如#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一个人吃饭#、#如何看待当代年轻人边熬夜边养生#,屡屡引起网络热议。张宇坦言,节目的初衷是希望美食节目的基调是轻松、合家欢,捎带美食普及、社会温度与话题探讨。郑也纳则表示,在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团队一直在关注观众的反馈,如果有些主题四个大厨都抢单了,而且做得非常好,就会把制作美食的部分更加强一些。
用大众食材做出不一样的创意菜
“线上+线下”让美味不仅能看到,更能吃到
如何保证节目中每道创意菜,都是线下未见过的“新款”?这是《听说很好吃》节目组遇到的最大难题。
Copyright © 星头条娱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