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星头条生活娱乐新闻门户!
妥协换不来尊重 日本又给打了个样
【妥协换不来尊重 日本又给打了个样】近日,当日本经济再生大臣赤泽亮正结束首轮关税谈判后,东京综合对策本部内一片死寂。这位谈判代表在闭门会议中坦言:“美方要求我们取消牛肉、汽车等产品的所有关税壁垒,但拒绝承诺对等开放本国市场。”这场持续5小时的交锋,将日本在日美贸易谈判中的尴尬处境暴露无遗——为换取美国“优先谈判权”,日本已单方面让渡芯片设备出口审查权,却仍被特朗普政府列为“对等关税”重点施压对象。此次谈判始于特朗普政府对日美贸易逆差的零容忍。据白宫披露的谈判清单,美方要求日本在90天内完成三项“关键让步”:取消对美国汽车2.5%的关税、扩大牛肉进口配额至现有3倍、开放水产品市场。而作为交换,美国仅承诺“考虑”将日本排除在“对等关税”名单之外。这种不对等条件,与日本4月7日主动释放的谈判善意形成刺眼对比——当时石破茂政府为争取优先谈判权,已宣布将芯片制造设备出口审查周期从90天压缩至15天。
更令东京难堪的是,美方在谈判中刻意将经贸议题与安全议题捆绑。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日本应分担更多驻军费用,这是盟友的责任。”这种“关税+军费”的双重施压,迫使日本陷入两难:若接受条件,汽车产业将损失12万就业岗位;若拒绝,则可能触发美国对日本汽车加征25%惩罚性关税。野村综合研究所测算显示,一旦美方要求落地,日本GDP将下降0.59%,相当于抹去“安倍经济学”三支箭带来的所有增长。
日本在经贸谈判中的被动,折射出日美同盟的深层权力失衡。自1985年《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后,日本在关键产业领域已连续39年对美让步:半导体领域,日本将全球市场份额从50%压缩至10%;汽车领域,丰田等车企在美建厂数达13家,远超德国车企的5家;农业领域,日本对美农产品关税已降至0-3.5%,却仍被美方诟病“保护主义”。这种“让步-被加码-再让步”的恶性循环,在特朗普政府时期愈演愈烈。
2025年的现实更具讽刺性。当日本为换取关税豁免而加速审查中国半导体设备出口时,美国商务部却以“国家安全”为由,将日本信越化学等企业列入“未经核实清单”。这种“用完即弃”的做派,与40年前《广场协议》谈判中美国财政部长贝克“日元升值20%即可”的口头承诺如出一辙。日本财务省官员私下抱怨:“我们每次让步,换来的都是对方更贪婪的胃口。”
石破茂政府的挣扎,暴露出日本战略自主性的根本缺陷。从经济层面看,日本对美贸易依赖度高达18.7%,但对华贸易依赖度已升至21.3%,形成“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的畸形结构。这种结构在谈判中表现为:日本既不敢像欧盟那样明确拒绝“对华脱钩”要求,又无法像越南那样以“零关税”换取美国让步——因为其汽车产业对美出口占比达37%,远超越南对美出口依赖度。
更严峻的挑战来自国内政治。在物价上涨3.2%、“商品券”丑闻持续发酵的背景下,石破茂支持率已跌至29%。若处理不好对美谈判,自民党可能在2025年参议院选举中失去多数席位。这种压力下,日本政府在谈判中表现出矛盾姿态:一方面,经济产业省要求“坚决抵制美方不合理要求”;另一方面,外务省却暗示“可考虑阶段性开放农产品市场”。这种摇摆策略,反而加剧了美方“日本必将妥协”的预期。
日本的遭遇,为全球贸易秩序敲响警钟。当越南提议对美实施“零关税”却遭嘲讽“毫无意义”时,当欧盟明确拒绝“对华脱钩”却被美方威胁“汽车税加征至100%”时,一个残酷现实已然浮现:在单边霸凌体系下,任何妥协都将成为对方进一步施压的筹码。这种“以退让换生存”的逻辑,不仅无法化解贸易争端,反而会加速全球产业链“阵营化”重构。
日本《每日新闻》社论指出:“真正的盟友关系,应建立在相互尊重而非单方面让渡利益的基础上。”但现实是,当日本为保住汽车产业而牺牲农业利益时,美国车企却在墨西哥新建工厂;当日本加速审查芯片设备出口时,美国半导体协会却将日本企业列入“高风险供应商”名单。这种“割肉饲虎”的谈判策略,最终只会让日本沦为大国博弈的耗材。
暮色中的东京港,满载丰田汽车的货轮正驶向长滩港。这些挂着“日本制造”标签的商品,承载的不仅是企业的利润,更是一个国家在单边霸凌体系下的生存焦虑。当谈判桌上的妥协无法换来尊重,当战略自主性被安全依赖绑架,日本或许该重新思考:在“以退为进”的幻想中越陷越深,还是像中国那样,用“绝不接受以我方利益为代价的交易”的坚定立场,为全球贸易秩序守住最后一道底线?
以上就是【妥协换不来尊重 日本又给打了个样】相关内容,更多资讯请关注深港在线。
分享:
相关阅读
生活百科
知识问答
深港看点
马斯克美财长大吵:胸口相抵狂飙脏话 白宫承认“分歧激烈”!
Copyright © 星头条娱乐网